欢迎访问文山州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寒露养生 | 教你如何正确看待“秋冻”

时间:2019-10-08 发布人:黄秋实 浏览:

  

  寒 露

  今日 ,迎来寒露节气。史书称“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寒露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水汽凝结,气候由凉爽转为寒冷。此时,鸿雁南飞,寒风严肃,雀鸟归隐,菊有黄华。小伙伴们,冬姑娘就要启程啦~

  寒露之后,燥邪当令,肃杀之气明显。人体阳气收敛,阴津潜藏,就像树木落叶以保存水分和养分一样,人体也应进入“收藏”阶段。

  下面为大家介绍寒露节气时养生的一些小常识,可是很实用的哦。

  秋冻讲门道

  秋冻应以“不挨冻、不出汗”为度,注意保暖,随时增减衣物。特别注意“秋冻”不能冻腿脚,上衣可以稍微少一点。此季节,感冒和腹泻为常见疾病。因此,可适当增加一些耐寒训练,以提高免疫能力,抵抗细菌和病毒侵袭。

  0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后,气温逐渐降低,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凉鞋可以收起来了,以防“寒从足生”。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脚自古就有“人体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02、适时添衣

  寒露过后,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但老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别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研究认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03、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还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秋天常服蜂蜜还可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作息有讲究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04、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起居时间也应相应调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断,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专家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05、灸脐养秋

  如果因脾胃寒凉而腹泻,可用艾灸的方式解决。

  饮食要注意

  在平衡饮食基础上,适当多食甘、滋润的食品。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寒露应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乳制品等柔润食物,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

  06、养阴防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相继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

  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类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和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07、适当养胃

  秋天气温渐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胃部。

  首先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盖好棉被。另外,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情绪也有一定关系,要注意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08、适当运动

  秋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锻炼,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

  情绪需调节

  秋季日照时间减少,风起叶落,人们难免产生凄凉之感。寒露时节,趁秋高气爽,或登高远望,或漫步林间,或与友赏菊,以抒发胸怀、排解忧郁情绪。

  09、扫除抑郁

  秋季,临床上抑郁状态的患者明显增多。专家指出,深秋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们情绪不稳,易于伤感。

  登山扩胸襟是抵抗秋季抑郁症的有效办法。中医早就认识到,登山是治疗秋季抑郁症之良方。重阳登高,就是给秋季抑郁症打一剂预防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