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山州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脐灸疗法

时间:2025-03-24 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脐间微暖,健康常伴

神阙脐中乃要穴,脐灸疗法渊源长。

艾叶纯阳药效良,温通经络气血畅。

调和阴阳平衡状,扶正祛邪体安康。

虚寒诸症皆可尝,养生保健效非常。

  一、什么是脐灸?

  脐灸是中医的一种疗法,是在神阙上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充分的发挥中药、穴位、艾灸的三重作用,激发经络之气,以调和气血、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

  二、脐灸疗法作用机制

  1、神阙穴放中药粉作用机理神阙穴为任脉上的一个重要腧穴,任、督、冲三脉为“一源三歧”,因此脐与任脉、督脉、冲脉、带脉四经直接相通。神阙穴一穴系全身,通过经脉系统调整脏腑阴阳、平衡人体各种机能,故而有脐通百脉、主治百病之说。现代医学认为脐部分布有丰富的血管与神经,并且无皮下脂肪,艾火热力穴位刺激作用下,药物易于渗透吸收。

  2、艾灸的作用机理灸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入门》曰:

  “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本草》云:

  “艾叶苦,气微温,阴中之阳,无毒,主灸百病”。艾灸能使温热之气由肌表透达经络、五脏六腑,具有培补阳气、温益脾肾、益其真阴的功效。研究表明,艾灸具有调节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

  三、脐灸疗法的优势

  1、适应症广:脐疗的功用和适应症非常广泛,对消化系统疾病:胃痛、反胃、呕吐、小儿消化不良。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带下、不孕。泌尿、生殖、神经、心血管系统均有作用,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可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疾病,并可养生保健。

  2、效果好:药物无需口服,同样的药物口服和脐疗相比较,口服首先要经过脾胃的吸收,对于部分长期脾胃功能差的人造成的浪费就更严重了。而脐疗是把药物放到肚脐里,药物通过肚脐吸引马上进入循环发挥作用,不经过脾胃吸收,无论脾胃功能好与不好都不受影响。

  3、使用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脐疗的操作方法非常简便、不需煎药、服药、注射,也避免了药物被破坏分解和对人体肝脏肾脏的损害。对那些吃药怕苦、打针怕疼、针灸怕针、服药易吐及不能服药的患者,尤其适宜。4、适应病症配置对应的中药药粉,实现分证治疗,通过药物辛味对神阙穴的刺激和药粉本身的药理作用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四、哪些人不适合脐灸疗法?

  1、妊娠期妇女:肚脐艾灸具有一定的活血效果,妊娠期妇女艾灸容易引发先兆流产,因此需避免艾灸。

  2、过敏人群:艾灸属于温热疗法,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肚脐周围皮肤过敏的患者也需避免艾灸此处,防止过敏反应加重。

  3、热证人群:艾灸适用于寒证患者,热证患者艾灸肚脐可导致内热更甚,病情加重,因此也要避免。4、没有自制力的患者不能进行艾灸。

  五、脐灸治疗注意事项?

  1、脐灸治疗前需排空小便,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暖避风,体位舒适。

  2、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对温度的感觉,以患者舒适为宜,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颜色情况,如局部皮肤出现灼热烫的感觉,立即停止治疗。

  3、对老年患者,温度感觉相对迟钝,温度不宜过高,治疗结束后,休息片刻方可离开。

  4、施灸后注意保暖,避风寒,多饮温水,4-6小时内避免洗澡。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注意饮食卫生。6、治疗后如出现水泡等情况,须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判断后进行干预。

  目前我院治未病科及中医特色护理门诊开展的中医外治疗法有:

  (1)针刺类:脐针、腹针、开阖六气针、子午流注针、火针、揿针(皮内针)、颊针、穴位埋线;

  (2)灸法类:督灸、腹灸、脐灸、隔物灸(姜、盐、附子饼)、八髎灸;

  (3)拔罐类:火龙罐、扶阳罐、游走罐、闪罐、平衡火罐等;

  (4)点刺放血类:耳尖点刺放血,指尖点刺放血、局部点刺放血,舌下脉络点刺放血等;

  (5)其他:刮痧(面部、头部、十二经脉、耳部)、耳穴压豆、三伏三九贴、中药茶饮、中药药枕、中药香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