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文山州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中医带你认识糖尿病

时间:2016-03-14 发布人:杨斌 浏览:

   在糖尿病越来越多发且发病越来越年轻化的今天,防治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那么中医对糖尿病有怎样的认识呢?让我们来全面认识一下糖尿病。

  中医如何认识糖尿病?

  一般认为,中医中所说的“消渴”可大致等同于西医的糖尿病,但其中又有区别。中医“消渴”指的是有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的“三多一少”特征的一类疾病。糖尿病一般有这样的临床表现,但是也有不少患者不表现出“三多一少”的症状。而具有“三多一少”症状的病证并不只有糖尿病,这些病证都可从中医“消渴”来论治。

  中医对消渴病因病机的分析也可与西医糖尿病发病机理大致对应。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是导致消渴的重要原因,而在西医中,遗传也是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之一;而在后天方面,两者都认为不好的饮食习惯能增加消渴或糖尿病的发病率。另外,外邪入侵也会伤阴耗液,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气阴两虚”之证,治疗时也遵守滋阴补气的原则。

  1、健脾补肾

  脾是人体先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又司掌水谷精微物质的运化、气机升降,因此健脾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极为重要。肾为人体后天之本,运化水液,是诸脏腑之根本,因而也是治疗糖尿病必须关注的脏器。

  2、祛瘀化痰

  痰是人体水液运化失司的产物,瘀血是血液运行的病理产物,它们在人体中又会加剧水液、血液的运行障碍,久之还易生热邪,更加耗伤阴液,是导致阴虚的重要原因。治疗糖尿病时,祛瘀化痰一定要贯彻始终。

  3、养胃理气

  益气养阴的药物、食物中常有滋腻之品,可用养胃消食的药物、食物来解益气养阴之腻。

  有益于治疗糖尿病的食疗方:

  1、清蒸茶鲫鱼:鲫鱼500g,去除腮和内脏,保留鱼鳞,在鱼腹内填满绿茶,在蒸锅内清蒸熟透即可。有滋阴、补虚、清热的作用,适用于消渴证口渴多饮者及热病伤阴者食用。

  2、山药炖猪肚:消渴多尿,可取适量猪肚煮熟,再加入适量山药同炖至烂,稍加盐调味后空腹食用,每日一次。(《民间方》)

  3、蒸山药:消渴,可取鲜山药蒸熟,每次饭前先吃山药少许。(《河北中医验方选》)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中医如何治疗?

  糖尿病的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以及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足部软组织及关节病变等。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除了遵守治疗糖尿病的整体原则外,还可有针对地治疗其并发症。如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多以化瘀通络、益气养阴为主;治疗糖尿病眼病时多以滋阴补肾、益气明目为主;治疗糖尿病肾病多以补肾益气配合化瘀养血为主。

  糖尿病人在饮食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1、调整饮食结构,均衡饮食。

  糖尿病人并非不能面食之类,而是要保证饮食结构的合理,保证各种必须营养物质的每日摄入量。

  2、按时用餐,多餐少食。

  很多病人觉得自己血糖高了,就减少饮食,向以此来降低血糖,但这是很危险的行为。因为糖尿病人常常会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用药的量是医生根据病人情况综合考虑决定的,可以尽量保证病人的血糖在所有时段都维持一个比较合适的值。如果突然减少饮食,有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低血糖。

  对于许多病人来说,低血糖远比高血糖更危险。一些病人因为长期血糖浓度较高,已经适应了这种血糖水平,一旦血糖降得较低,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的一系列症状,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增加每天的用餐次数,减少每次用餐量,也是为了维持相对稳定的血糖值。

  3、灵活调整。

  糖尿病患者除了要保证少吃甜、咸、油腻的食物外,其饮食方案应根据个人情况灵活调整,如消瘦者应保证足够的能量,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减轻体重等。另外,很多人认为糖尿病人可以用阿斯巴甜等甜味剂来代替糖类,既能享受到甜味,又不升血糖,但事实上这些甜味剂产生的甜味会让身体产生一种马上能获得高能量的错觉,反而会增加人的饥饿感,在甜味剂对人体作用还未明确的今天,应尽量少摄入或不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