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专家魏成忠教授到我院成功开展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时间:2024-10-28 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如额部、颌面、颊部等),反复性、阵发性,闪电样或刀割样的剧烈疼痛,持续数秒甚至数分钟,常于刷牙、洗脸、吃饭等动作刺激到头面部某个特殊位置时引发,这种特殊的位置也叫扳机点。多数为单侧发病,好发于四十岁以上人群。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可能与血管及颅骨骨质畸形等对三叉神经半月节及其感觉神经根内的机械性压迫、牵拉和营养代谢障碍等有关。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损毁及修复性治疗。保守治疗的药物主要为卡马西平片,但其副作用较大,常表现为心律失常、嗜睡、眩晕、运动失调、意识模糊等,患者难以长期服用。损毁性治疗包括射频消融、球囊压迫、三叉神经感觉切断、无水乙醇封闭等,这类治疗方法存在治疗不彻底或复发机率高、术后后遗症、并发症多的弊端。损毁后有出现神经分布区域感觉丧失的风险。而修复性治疗,即常说的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方法,主要通过解除责任血管对相关神经的压迫、修复受损神经,从而使刺激源消失,解除受损神经异常放电而达到治愈目的,其优点在解除局部血管压迫的同时能完好的保留三叉神经的感觉传导,即疼痛消失但面部感觉不会丧失。
微血管减压术属微创开颅手术,有多种入路方式,魏成忠教授依据多年手术经验,选取乙状窦后入路,且无需钛网、特氟龙等外源材料(自费项目)修补破损颅骨,在将术口降到最小的同时也替患者节省了经济负担。在麻醉方式的选择上,采用局部麻醉进行,既能在术中即时观察到手术效果,又不存在全身麻醉在复苏过程中的风险,特别是老年患者常因基础病较多而被排除在手术治疗之外。
患者王某,男,81岁,右侧面部疼痛17余年,长期口服卡马西平片,近四个月来药物已不能控制病情,多方治疗无果,遂至我科就诊。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并请心病科、肺病科会诊评估。于2024年10月14日行手术治疗,术后安返病房,术后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面瘫,无听力下降,右侧面部感觉存在,至10月21日出院时,疼痛未再发作,患者及家属对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优质服务表达了感谢。
图:魏成忠主任跪地为患者手术
图:术中嘱患者触动扳机点,已无疼痛发生
图:出院时术口恢复良好
简介
魏成忠 副主任医师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478(空军)医院五官科主任
现云南省中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变态反应学会常委、疼痛学会委员、航空航天学会委员、医疗事故鉴定库专家组成员、成都军区耳鼻咽喉分会常委、省医师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分会委员、省医院管理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委员、昆明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委员。
魏成忠教授从事耳鼻喉科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侧重于耳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等)顽疾的手术治疗,其开展的“乙状窦后进路桥小脑角部”手术操作,实现了微创开颅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肌痉挛等临床顽症,对这些病症的手术治疗已达国内先进水平,获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二次荣立三等功。自开展此类手术至今已为万余例患者解除了痛苦,至今仍是西南地区独自开展的项目,可见其学术造诣深厚,专科技艺精湛。
为节约广大患者的时间及经济成本,魏成忠医生不定期至我科开展手术治疗,有需要的患者可至门诊楼二楼眼耳鼻喉科诊室,或拨打0876-2835303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