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丨月经系列篇之月经过少
时间:2024-06-15 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在我们女性一生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大姨妈”的陪伴中度过,这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伙,它不来时,盼着它来;它来时,怕它乱来;来得多了麻烦,来得少了焦虑。今天我们就讲讲“大姨妈”中的月经过少。
大家都知道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天,经期2-8天,月经总量为20-80ml之间。月经量少于5ml则定义为月经过少。
病因有以下几种:
1、既往月经正常,突然减少,首先需排外妊娠。怀孕后先兆流产或异位妊娠,都有可能出现少许出血,有时会被误当做月经来潮。
2、子宫内膜异常:子宫内膜受损,可导致月经量减少。常见原因:宫腔手术后,如人工流产、放环取环等,都有可能造成宫腔粘连,致月经量过少。宫腔粘连在妇科超声检查中可提示:子宫内膜不连续,子宫内膜薄等可能,一般行宫腔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3、卵巢功能异常:最常见的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卵巢功能减退等,都可影响月经量。一般在月经周期第2或第3天,完善性激素六项检查,了解基层性激素水平,行相应治疗。
4、内分泌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或过度节食、压力过大或生活出现重大变故都可导致经量突然减少,甚至闭经。
5、医源性因素:如口服短效避孕药可抑制排卵及内膜增生导致经量减少。或放置曼月乐环术后,可出现月经量变少,或闭经。
治疗方法:
对于宫腔粘连需在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粘连松解术,术后营养子宫内膜,促进内膜生长,预防再次粘连。若无生育要求做好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对子宫内膜的损伤。内分泌原因导致的月经量过少,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调整月经周期。生活上避免过度节食,加强营养,调整生活作息,减轻压力。
月经过少,中医来帮忙
中医辨证主要分以下四种类型:
1、血虚证:经来血量渐少,或点滴即净,色淡,质稀;或伴小腹隐痛,头晕眼花,面色萎黄。舌淡红,脉细。方选“滋血汤”养血益气调经。
2、肾虚证:经量素少或渐少,色黯淡、质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足跟痛,或小腹冷,或夜尿多,舌淡,脉沉弱。方选“归肾丸”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3、血瘀证:经行涩少,色紫黯,有血块;小腹胀痛,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方选“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调经。
4、痰湿证:经行量少,色淡红,质黏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带多黏腻;舌淡,苔白腻,脉滑。方选“苍附导痰丸”化痰燥湿调经。
食疗
气血虚者,平时多吃大枣、当归等;肾气不足者,平时多吃桑椹、山药、韭菜等;气滞血瘀者,平时多吃川芎等药食同源的食物。
文山州中医医院妇产科还有穴位贴敷、中药热奄包、针灸、隔物灸等中医理疗,改善月经过少症状,可因人因病施治,中西医结合治疗,解决您最关心的月经小问题。